“智库对话2018: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与展望”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发布者:zjwc发布时间:2018-01-10浏览次数:793



1月7日下午,由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紫金文创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智库对话2018:年度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第十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期间举办。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向民和十一位副会长发言,回顾一年文化产业发展进程,解析文化产业行业动态,展望新一年业界发展趋势,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贡献真知灼见。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向民教授担任智库对话的议程主席并发言,随后,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主任祁述裕教授、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单世联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炎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教授、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顾江教授、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姜生,分别进行了发言。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论坛》杂志社总编辑管宁,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郑长玲,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玲作为观察员出席了此次会议。出席专家与观察员从不同角度对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评价,对政策环境进行了充分探讨,并对2018年文化产业业态发展进行了展望。

  

我国文化产业已成格局与自身特点

十九大报告对社会矛盾的最新表述,标志着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告一段落,开始真正进入精神经济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致力于文化艺术本身的产业化、商品化;第二个阶段是文化艺术向整个社会生活、向实体经济全面渗透和扩张。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有两大特征:1、业态转型与企业洗牌并行,以移动终端加网络付费为支撑的新业态不断出现,传统企业面临转型;2、文化产业发展结构性调整格局已经明确,和新技术、新消费结合的新业态增长非常快,与旧体制、旧经济相关的业态增长不理想。

  

政策环境方面

首先,党与国家对文化的认识已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十九大有关文化的表述,确立了全球视野、历史意识、全局观念和文化情怀。同时,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下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还是供给侧的改革,一是制度领域的供给,二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由原来的分类改革到下一步的融合推进,三是在资本问题上,关键要平衡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结构性关系。

  

文化跨界与产业融合

2018年,中国将从文化产业时代走向文化经济新时代,业态融合发展是必经之路。一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将继续加速,互联网技术将让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接受与消费成为规模经济模式,互联网文化消费趋势显著;二是文化与一般企业的融合将继续扩大,更多企业会打上文化的烙印;三是解决实体经济的振兴需要文化介入与推动。

  

文化产业自身提质增效

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应用好三股力量。一是政府推动力量;二是资本推动力量;三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充分运用。

文化产业要解决国有文化资产流通问题、解决准入程序问题、改革市场乱象。

  

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产品的成功应是躯壳与灵魂、内涵和历史,口味和实质,完整而自然的统一。文化产业应该基于公众的文化经验,需要提升表达、回答民族自我表达的难题,走向真正的由文化主导的经济模式。

文化贸易是国家重大战略的一部分。文化输出过程中,要使用产业化思路,融入世界文化产业价值链,形成中国文化软实力。

  

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

文化产业发展20年,第一个成绩是文化产业的独立化,建立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第二是关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规律的研究,第三是建立了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系统。

未来,应该围绕三个红利,集中精力建设文化产业的生态体系。一是体制改革的红利,二是新技术的利用所导致的红利,第三,人才的红利。




  

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的专业委员会,也是第一个全国性文化产业学术团体。其理事由来自包括21所双一流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港澳台大学的53位学术带头人(包括长江学者)组成。专委会于2017年1月发起,秘书处设在南京艺术学院,紫金文创研究院负责运转,旨在搭建高效的学术交流与专业建设平台。2017年11月12日,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事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这标志着专委会发展到新台阶。专委会将通过召开会议论坛,举办暑期培训、创办学术期刊、评选优秀成果等,集聚学界智慧,凝聚学界共识,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教学科研与业界的互动融合,服务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