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江苏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者:zjwc发布时间:2022-09-07浏览次数:591

推进江苏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惠芬    

一、红色旅游呈现生活化、年轻化、数字化三大趋势

红色旅游是保护开发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0余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对红色旅游发展和红色文化传承作了重要指示,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近年来,红色旅游呈稳步态势(2020与2021年因疫情影响除外),“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的占比达11%以上,实现了从个人活动向主题旅游活动、旅游中的附属产品到独立旅游产品的转变。

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红色旅游理念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红色旅游内化为增强国家认同感、提升历史责任感的行为,亲子游、研学游等成为了红色旅游的重要形式。二是红色旅游方式越来越数字化。调查表明,超过40%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于“喜欢沉浸式体验”,红色旅游正朝向“多向度、全方位、立体化”转变。三是红色旅游市场越来越年轻化。数据显示,国内红色旅游的游客主客群已由“60后”“70”后向“80后”“90后”与“Z世代”转移,2020年在携程平台预订红色景区门票的游客中“80后”“90后”占比达七成。

二、江苏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江苏孕育诞生了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常州三杰精神等彪炳史册的革命精神,全省有1081处各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家备案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71个县(市、区)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占全国总数的4.96%;31个单位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全国的5.7%;红色旅游景点约300处,其中22个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占全国总数的7.3%,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江苏红色旅游的热度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常熟市入选全国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南京市入选2017年“红色旅游城市品牌影响力排行榜TOP30”第9,全省有6处红色文化景区入选迈点“2020年红色文化型景区品牌50强榜单”,位列全国省市第1。红色旅游市场关注度高,南京市入选携程平台2021上半年最具人气红色旅游目的地第2名,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是携程网2021年新增关注最多的景点。红色旅游发展势头猛,仅2019年,中山陵景区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接待的游客分别达1194.93万人次与742.62万人次。

但同时,江苏红色旅游发展也面临着多头管理带来的服务效率不高、旅游产品内涵与创意不足、红色旅游项目同质化、红色旅游龙头企业缺乏等问题。如企查查数据显示,名称中含“红色旅游”的企业全国有5540家,湖南以1755家位列第一,而江苏仅82家;其中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江苏仅有11家。

三、推进江苏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红色旅游是兼具政治使命、教育功能和经济效应的特殊旅游活动,是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也是一项经济工程、富民工程,更是实现红色文化赓续的重要路径。应遵循旅游发展趋势,做好融合大文章,推进江苏红色旅游高质量。

(一)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相融合,让文化赓续更“走心”

一是加强对年轻一代红色教育的引导,提升红色旅游的文化洗礼功能。加强红色文化课题教育,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效融入高校的思政课程、小初高的乡土教材、幼儿园的体验课堂,将入党仪式固化为青年人的“红色成人礼”等。设立独立体系的红色旅游教育学,将红色教育力量从历史、思政向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建设学等专业拓展。编写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读本,加大对革命精神的研究与阐释,引导青年对革命英雄等红色文化符号的正确认识。二是加强对社会实践红色教育的引导,提升红色旅游的日常参与度。通过交往性红色文化体验、重大节日中的纪念性仪式等,有效改善学生“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党员干部“为完成单位考核的主题教育”等现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深化社会红色培训机构与民众的参与合作度,鼓励社会化培训机构在实体化场景培训的同时,建构网上移动传播场域,为红色文化教育仪式感的日常化拓展平台。三是加强对家庭红色亲子教育的引导,提升红色旅游的日常氛围感。加强社区红色教育氛围的营造,将红色歌唱、朗诵等文化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化建设相融合。在马路、公共空间等进行红色符号的设计推广,设计更多的“短途+家庭亲子”红色旅游经典路线,“红色经典景区+民宿+家庭亲子”“博物馆+家庭亲子”等项目。在景区设计推广亲子类红色志愿服务项目,营造亲子红色教育共情氛围。

(二)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融合,让红色旅游更“红火”

一是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加强红色旅游法律文件的制定,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法律保护。建立统筹化的产业协作体系,在省级层面组建“红色旅游遗产保护与开发联盟”,在市级层面成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红色文化旅游的总体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形成省市区权责分明、统筹得当、运转协调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红色旅游发展机制。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投入的平衡性,加大对乡村红色资源保护的投入力度,设立乡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二是丰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内涵与供给载体。运用“红色+”,开发融“红色+历史+乡村”“红色+工业+文创”“红色+研学+民俗”“红色+绿色+体育”等精品文旅发展模式。推进“平台+”,与途牛、驴妈妈、携程等国内知名旅游商务网站合作,推出“名导游带您游江苏红色文化经典”等项目、“旅游达人带您聊红色文化”等话题。推进“研发+”,在文旅厅下设立文创产品研发联盟,与故宫文化创意中心建立常态化联系;与省内开设文创专业的高校建立常态化联系,在高校设立一批“文创服务室”,资助一批以产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三是培育“六名”品牌。开发“名剧+名场”项目,拍摄以雨花台革命先烈、周恩来总理等为主题的纪录片、影视,与红色剧目签约,在红色事件发生地开展红色主题秀。开发“名家+名作”项目,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到江苏采风,创作诸如《雨花台》等文学、音乐、绘画等红色文化精品。开发“名节+名品”项目,举办江苏省红色文化旅游节,组织参加全国旅游公益广告等活动,开发红色动漫、剧本杀等名品,增强红色的文化旅游的参与感。

(三)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播相融合,让红色旅游更“青春”

一是增强红色场景新特性。实施红色旅游个性场景创造工程,让“穿戴装置串联VR技术和5G技术”成为红色场馆基础建设的标配;实现省内文博场馆与景区资料的共享,加强与延安、井冈山等地景区的实景化嫁接,打造虚拟形态的互动体验、沉浸式体验、5D体验等交互体验。实施数字化城市记忆工程,建立江苏红色文旅资源展示和利用平台,设立江苏省“红色旅游重点宣传项目库”,上承国家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平台,下领省内13个地级市红色在线网络。实施红色旅游服务智能网络平台升级工程,将红色旅游纳入全省旅游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对红色景区进行动态监测;开发江苏“红色文旅i点通”体验终端,为游客打造便捷的红色旅游通道。二是打造红色传播新体系。构建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矩阵,在省市级新闻媒介与省属杂志设立常态化的红色旅游介绍与研究专栏,在中央级新闻媒介定期刊发江苏红色旅游信息,在各地市的公共交通、户外LED屏幕等投放红色资源公益广告;新媒体上,在微博、微信、抖音、自媒体等上开设红色旅游信息推介,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红色旅游传播格局。鼓励省级媒体《新华日报》等推出类似于《那年那兔那些事》的红色作品,鼓励民众个体在网络平台书写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红色日志等。三是拓宽旅游合作新路径。组织省内红色文化旅游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国际旅游交易会,设置红色旅游展台。提升渠道性推介能力,要借助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等,运用好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品牌,做好红色旅游推介文本,规划国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运用好孙中山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瞿秋白故居等资源,加强与马克思故居、恩格斯故居、列宁故乡等国际红色旅游项目合作,争创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提升人际传播能力,做好留学生群体与在苏外国人员的红色文化旅游传播,鼓励旅游达人、名人名家名导、网络红人等在公众号等开设探游红色经典与红色资源话题等栏目,提升红色旅游的国际传播到达率。

 


作者简介

李惠芬,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

  淼,紫金文创研究院副研究员,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