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加快人工智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紫金文创研究院联合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社会教育学院等共同举办了首期“AI艺术工作坊”。 5月10日工作坊以一次别开生面、引人深思内部测试作为结业:举行了首次人类辩论队和ChatGPT的辩论赛。
辩论赛的辩题是“故事的结局是否重要”。这一辩题设计隐含了存在主义的“过程”和“结果”的辩证关系,融入了哲理思辨和课程思政的设计思想,其目的也是为了启发学生重新审视故事的本质和价值,思考人生的哲理。文化产业学院选拔了工作坊课程学员按照大数据模型对GPT-4(ChatGPT的官方升级版)进行了赛前的数据训练,并配置了GPT-4的现场文字转语音和数字人图像,以更好呈现GPT-4的仿真效果。
辩论赛由南艺研究生会校辩论协会和GPT-4作为正反双方展开,为推进人工智能艺术的产教融合合作,本次辩论赛特别邀请了邀请江苏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阿里创新中心陈哲、江苏省运动健康研究院于文龙副院长、杭州元狲科技创始人汪加诚、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王晨院长、南京艺术学院社会教育学院郭峰院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丁鑫老师、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硅巷部陈安定副部长、秦淮硅巷部对外合作中心王蕾主任等嘉宾出席。
本次比赛包括开场陈述、申论质询、抗压测试、总结陈词四个环节。在开场陈述环节,人类辩手试图通过多个实例来强调故事结局对于给读者带来深刻感触和明确信息的重要性。ChatGPT代表AI辩手则从哲理层面,以理性冷静的逻辑提出,故事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发展、情节的转折和主题的阐述,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明确的结局。
在申论质询环节,双方你来我往。正方人类辩手采取多次中途打断GPT的技巧扰乱其逻辑,并试图制造陷阱,用“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来逼迫AI承认故事结局的重要性。GPT的反击非常迅捷,并没有陷入圈套,在短短数秒内便进行了分析与反向诠释:“死亡确实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点,但是这个“结局”并不能像我们讨论的故事结局那样,提供一个完整的、总结性的反馈。因为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生命的终点,而更在于生命的过程——我们如何生活,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影响了谁,我们改变了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评价一个人生的重要标准。在这个意义上,虽然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但它并不等同于故事的“结局”。至于你提到的“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更多的是对一个人生活态度和行为的评价,而不是对他生命结束方式的评价。”这种远超人类期待的回答,当AI回复结束后,全场陷入一阵静默,随后掌声响起。
在抗压测试环节,人类辩手步步紧逼,试图绕过AI辩手的底层逻辑,AI虽然略有被动,但是并没有顾左右而言它,而是抵死坚持其底层逻辑,强调故事结局并不能提供完整、总结性的反馈。展示了AI逻辑一贯性。
在总结陈词环节,人类辩手戏剧性地讲了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试图通过勾起现场评委和观众对故事结局的期待,来证明了故事结局的重要性。GPT-4辩手完整地理解了人类辩手的用意,并对自身进行了评价,它以幽默但诚恳的语气肯定自己在这场辩论赛的表现,并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故事的价值在于其能够让读者看到自己、看到社会、看到人性,而这一切并不取决于故事的结局。AI通过引用受人喜爱的开放性故事,如《卡夫卡在海边》和《盲眼钟表匠》,展示了故事情节进展和主题阐述的重要性。
在这次比赛中,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副院长王晨教授的点评引人深思。他注意到了人类与AI在这次辩论中选择的视角的差异。对于AI来说,故事的结局并不重要,因为对于AI来说,它的生命并没有终点,所以它并不会执着于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一些永恒的有期限的价值。这是AI无生命属性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也反映了人工智能在处理问题时的客观、理性特点。
辩论赛全程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故事的价值、人工智能的潜力以及人机协同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使我们重新审视故事的本质和价值,教会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故事。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辩论赛也预示了人工智能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合作伙伴,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支持。
赛后,杭州元狲科技创始人汪加诚坦言,这一次比赛超出了其原本的预期:“GPT-4讲存在主义时,不卑不亢理性冷静的声音让我想起中国著名哲学家陈嘉映。这是我从未设想的道路:最新的大语言模型,能用最古老的方式捍卫人类为它对齐的‘价值观’,在一个动荡、多变、哲学缺席的技术时代,能有一位上承先贤、面向未来的硅基朋友,实在是太好了。
值得深思的是,这次比赛前,因为时间有限,工作坊的学员只用了50多条信息对GPT-4进行针对训练,如果训练量加大,超过万条和数十万条,那么GPT的辩论水平会表现更好。
江苏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阿里创新中心陈哲老师在赛后发言中强调,这只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早期阶段,AI拥有无限的潜能。随着人工智能的预训练量不断增加,它们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可能会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他指出这场辩论赛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人机协同将成为未来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引用了“时代变了”的幽默比喻,提醒大家抓住时代变革的机遇,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场辩论赛的举办是紫金文创研究院文化艺术大数据实验室对人机关系的一次实验,展示了紫金文创研究院对于创新思维和多元对话的重视,也是本期AI艺术工作坊系列课程的完美谢幕。经过为期两个月的AI艺术工作坊,课程收获颇丰,深受好评,在全校形成良好的AI艺术创作氛围。同学们不仅掌握了AI绘画技术的原理与现状,还学习了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流程中。此外,对NFT和新兴的艺术经济形势的探讨,让同学们对艺术市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深入的专题讨论中,同学们对AI艺术前沿的探索,包括版权、人机关系以及ChatGPT等议题的研究,使他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这个工作坊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AI与艺术交融领域的热情。对于紫金文创研究院文化艺术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和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一次对未来的思考和预见。他们通过与AI的直接对话,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的潜力和局限,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这场辩论赛让他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同发展。
这场辩论赛预示了未来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也在紫金文创研究院文化艺术大数据应用和文化科技融合的咨政研究和社会教育中掀起了一阵思想的涟漪,引领我们走向更深远的未来。